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扎囊>援藏工作 > 援藏新闻

“三省一公司”24年来累计实施援藏项目1329个援建山南

2019-01-24 19:44:00 来源:智慧扎囊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工作方针,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和中粮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先后启动了对山南的对口援藏工作。

24年来,“三省一公司”共选派1904名优秀干部人才和1119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山南开展援藏工作,优化了山南的干部人才队伍;共投入57.76亿元资金和物资,累计实施援藏项目1329个,使山南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支柱产业逐渐壮大,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省一公司”的援藏干部与山南各族群众团结共进,把山南作为第二故乡,把感情融入具体工作中。

覃歇民是湖南省第八批援藏干部、现任隆子县常务副书记,2013年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进藏,后又转为第八批援藏干部。援藏期间,他走遍了隆子县所有的大山深沟和行政村。他的办公室里,有数本厚厚的笔记本,其中一本《西藏漫记》里记录了这样一句话:“只要真诚相待, 不论语言是否相通,不论民族是否一致,就一定能找到共同语言。”

卫生、教育、农业、科技等方面是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成为“三省一公司”服务群众、惠及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2015年8月,党中央正式作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部署。目前,安徽省已有4批123名安徽省“组团式”医疗援藏人才接力援建山南市人民医院。山南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安徽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方旭说:“安徽坚持以合力推进山南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和重点学科建设为主线,突出‘省市联动,结对共建,以院包科’,尤其是组织安徽‘8+5’省市19家‘三甲’医院结对共建山南市人民医院24个科室,三年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前,小手术都要去拉萨做,现在好了,多数疑难病症不出市就能看好,特别方便。”乃东区群众卓嘎深有感触地说。山南市人民医院院长、安徽省第四批“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队吴晓莉激动地说:“目前,山南市诊疗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62种疾病在山南不出市就能得到有效救治。下一步,安徽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将携手共同建设适合山南发展需求的智慧医院,全面提升医院服务、效率、质量、安全等目标。”

教育资源共享惠及千家万户。援藏省市始终把发展教育作为援藏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特别是2015年以来先后派出220名教育工作者赴山南开展教育“组团式”援藏工作,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十三五”期间,湖南省规划投入教育援藏资金17876万元。目前,解决了近600名农牧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安排了80名高中生到湖南代培学习。同时,开创了“组团式”教育援藏“联校模式”,山南市三高“联校班”被确定为全区重点线招生班,面向西藏全区招生。

杨明是来自常德澧县的数学老师,在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任高三班主任,班上学生扎西拉珍在2017年毕业前对杨明老师说:“我的心理素质一直都比较差,能够有这么大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指导,感谢您!”

一批批援藏干部接好接力棒,用真情和付出为山南贡献力量,当地群众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援藏项目是援藏工作的重要载体,“三省一公司”援藏干部聚焦精准援藏,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祝刚是湖北省第八批援藏干部、山南市委副秘书长。进藏以来,他克服高原反应,不断探索援藏新思路,“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充分了解群众诉求,搜集第一手资料,祝刚深入湖北省对口援助的乃东、曲松、琼结、加查等区县,走田头、进牧区,广泛了解情况、听取各方意见。不到半年时间,他走遍了40多个乡镇和100多个村居委会,行程近1500公里,撰写了《山南市乡镇调研报告》,为湖北援藏工作精准决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调查研究,形成的援藏项目规划更加精准,也更接地气。

浪卡子、措美、错那等县是安徽省对口支援的3个高寒县县,且地处边疆,发展较为薄弱。安徽“十三五”援藏规划投入1.1亿元实施10个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其中,浪卡子县5个、错那县2个、措美县3个);与此同时省本级和6个对口支援市投入2.46亿元资金重点用于边境小康村建设,合力保障和推进山南市边境小康村建设。

舒适宽广的体育场是湖南省第六批重点援藏项目。经过充分论证,2011年3月29日,体育场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工程竣工后,在2012年7月15日,迎来了第一场全区大型体育运动盛会一一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目前,体育场已成为市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十三五”期间,湖北对口援藏规划项目66个,计划投入资金6.345亿元。山南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人选、湖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陈正祥说:“新形势下,脱贫攻坚是援藏工作的‘第一要务’。”2017年,国务院扶贫办公布乃东区成为第二批脱贫摘帽县;经考核,琼结、洛扎、错那、曲松、加查、桑日6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172个村(居)达到脱贫退出标准,6130户1841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山南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产业援藏,激发山南内生动力。2016年8月以来,湖北省率先启动了乃东区、曲松县民族手工业集聚发展项目,持续推进曲松1.8亿元两大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在农牧产业方面,湖南省引进江平生物和央企中科建等6家企业9个项目,总投资达6亿多元;在隆子县启动产业项目8个,新建108座高标准果蔬大棚,开创了隆子县有机蔬菜规模化种植的先河,成为山南市产业扶贫的示范项目。

错那县麻麻乡麻麻村的小康示范村建设备受关注,这里规划整齐、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目前,麻麻村已成为山南市小康示范村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据悉,“十三五”期间,“三省一公司”将投入37140万元,用于全市39个小康示范村建设。山南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湖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廖良辉说:“在‘十三五’援藏规划中,湖南省专门安排资金14950万元用于14个小康示范村建设,还将建设产业扶贫项目与社会扶贫项目,助力山南小康示范村建设。”

“三省一公司”援藏工作队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山南的长远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他们留下先进的管理制度、发展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创新性的开展援藏工作,提升了山南的软实力。

24年来,对口援藏省市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选派各类技术人才到山南开展援藏工作,缓解了山南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特别是2013年以来,湖南、湖北、安徽三省每年安排150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山南开展半年的短期援藏,传经验、带徒弟、抓攻坚,带出了一批先进的人才队伍。同时,对口援藏省市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培养本土人才1.9万余人,成功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和科技示范户,促成交流互访1000余批次、1万余人次,不断密切援藏省市与山南的联系,加深了友谊,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在“三省一公司”援藏千部和山南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山南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45.83亿元,是对口援藏前1994年的30.1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75亿元,是1994年的123.97倍;财政收入16.57亿元,是1994年的87.9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亿元,是1994年的40.59倍;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65元,是1994年的12.48倍。

一行行醒目的数字,体现了山南在受援的24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任重道远、砥砺前行。援藏干部将继续服务山南、奉献山南,与山南各族群众一道共建幸福家园,山南会越来越好,山南各族群众会越来越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