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 扎囊要闻

藏草草博园入选第八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名单

2023-08-17 19:55:00 来源:智慧扎囊


    近日,生态环境部和科学技术部公布了第八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名单,西藏藏草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
“ 西藏藏草草博馆”成功入选





基地简介




    西藏藏草草博馆是由西藏藏草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集技术研发、科普、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型基地。基地致力于西藏乡土植物研究、应用与推广工作。

    西藏藏草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16年11月,是蒙草生态(环境)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以“草”为业的科技型生态企业,20多年一直专注生态事业,主营业务有种业科技、生态修复等。

    藏草基地总占地8200亩,分三个区域:生态修复示范区、科技种苗示范区、藏草生态科普区。其中藏草生态科普区总面积:75371㎡;室内展示面积21544㎡。藏草生态科普共分四个场馆,分别为:南方植物展示馆、生态修复展示馆、育苗繁育展示馆、种质资源展示馆。其中南方植物展示馆占地约为5730㎡,生态修复展示馆占地约为4500㎡,育苗繁育馆占地约为4600㎡,种质资源展示馆占地约为6667㎡。

基地建设前后对比图


南方植物馆

    南方植物馆占地约为5730㎡,馆内主要植物以南方植物为主,建设之初希望可以在雪域高原增添一些南方热带植物特色。

    高大的香蕉树、巨型榕树、鹤望兰和椰子树,配以形状各异鸭掌木、龙须树、橘子树、散尾葵等,再以热带地区常见的白掌花、三角梅、凌霄花加以点缀,打造高原地区难得一见的热带植物园,置身其中犹如来到了热带雨林般,可以让当地更多的孩子见到并了解与青藏高原截然不同的植物类型与特色。

生态修复展示馆

    生态修复展示馆占地约为4500㎡,主要展示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

    蒙草及藏草20多年来在生态修复方面的科研成果及经典案例,在生态修复展示馆中以微缩模型及图片的方式向大家展现。 馆中设有沙漠治理展示、专业草坪展示、矿山修复展示、草地类型分布展示、标本展示、大数据平台展示等。

    在本馆中,不仅要让人们知道现有的生态修复技术手段,更要让人们了解在生态修复中不只是保护森林,草原修复、湿地保护及治沙防沙这些生态环境,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不去破坏,有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才是生态修复最有效的办法。


草坪展示


    草博馆里足球场的草坪展示。藏草于2017年向山南市体育场无偿捐赠天然草足球场,运用混合乡土草种大青山早熟禾、黑麦草等草种建植,达到耐踏、绿期长、节水、低养护的标准。







西藏本土植物展示墙

    植物展示墙展示的都是西藏自治区各地区的标本,是与中科院合作采集的,总共采集了两万两千多份,采集回来也是由中科院鉴定的。标本亦采用现场互动体验形式展示,可以通过触摸感知,感受不同的植物叶面带来的不同触感。


种子资源及生态包展示


    种子资源都是采自西藏地区和内蒙古地区的,也是在西藏引种试种成功的。依托生态资源大数据平台,可以直接导出修复方案和修复用生态包。生态包是土、种、保水剂、养料等集成产品,可实现精准修复。目前,生态包产品在国内生态修复行业属首创且唯一。







种子展示墙

    种子展示墙,从西藏各地区采集而来,全部为西藏的乡土植物种子。种子墙展示了种子的形态、大小,通过观察种子外观,了解该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同一地区种子用试管串成帘,兼顾艺术性的同时,展示了各地区适宜生长的植物。


    使用增加荒漠地区地表植被的治沙方式,在沙地修复上,采用机械沙障、生物沙障综合铺设防沙固沙,选用耐旱、抗风蚀沙埋、生长快、自繁力强的乡土植物配比组合沙地生态包,进行人工撒播、并配合围栏封育、覆盖固沙网等综合治理。通过播种一些耐干旱的沙生植物,改善沙漠化土地,控制和固定流沙。之所以其能固定流沙,是因为沙生植物有发达的根系,能固结沙粒,加上枯枝落叶腐烂后有机质聚集,促进了沙的成土作用,改变沙地性质,使得流沙趋向固定。



是采集西藏自治区当地的土壤制作而成,是使用常用的黑土、沙土、白土采集回来后磨成粉之后制作完成


育苗繁育馆

    育苗繁育馆占地约为4600㎡,馆内有集中连片的苗床及自动化设备,向人们展示一颗小草从微小的种子生根发芽直至破土而出,在为游客科普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过程的同时也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种质资源展示馆

    种质资源展示馆占地约为6667㎡,即室内资源圃,作为种质资源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共分为96小块,每一块种植一种西藏野生乡土植物,有随处可见的铁线莲、藏麻黄等,也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黄苞南星,作为西藏野生乡土植物的规范化集中展示。

    人们大多数对于生态破坏的焦点关注在动物种群的减少与灭绝上,其实在植物领域也有很多品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建造“种子诺亚方舟”全球各国很早便展开相关工作。


    基地自建成以来,累计接待将近15万人次,具备专职农学专业讲解人员为参观游客提供专业林草科普知识讲解。藏草研发团队已科考调研西藏自治区7个区、60余县,海拔跨度1800-5300米,收集野生植物种子443余份、土壤样本661余份、植物标本8576余号19000余份,为科普西藏生态奠定基础。

    藏草基地与西藏技术学院合作,定期让大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学习生态课堂与研学实践,由学院老师授课,生态课堂主要从科普种子的形成、结构、形态、传播方式、及其与昆虫、微生物、环境等的关系,以及从种子的收集、保护、利用和对于生命共同体的意义讲解一系列内容。研学实践主要是带领学生深入藏草内部,认识生态修复,了解自然平衡与物质循环还有生物多样性的各种意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